这支抢修队真牛!——记海阳水务“无感知”抢修背后的守护者
分类:
企业新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10
4月8日13时,海阳市行村镇麦田深处,一场特殊的“战斗”正在地下4米悄然打响。没有轰鸣的机械声,没有扬起的尘土,海阳水务公司7人抢修队用2小时的“无感知”作业,在泥水中完成了DN400供水主管道的精准修复,让沿线企业和居民的用水丝毫未受影响。这支被当地群众称为“水脉守护者”的队伍,用专业与担当诠释了何为“牛”劲十足。
“零感知”背后的硬核实力
当监控系统传来供水压力骤降的警报时,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抢修队长带领队员们5分钟内完成装备检查,15分钟内抵达现场。面对近4米深的泥坑、泡软的黏土和复杂的施工环境,他们决定采用“不停水带压修复”技术——在供水压力下完成修磨、钻孔、焊接等12道工序,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抢修队员们踩着泥水,手持焊枪连续作业40分钟,焊缝温度高达300℃,汗水混着泥水浸透衣衫,却始终保持焊接角度分毫不差。
“牛”在关键时刻的底气
这支队伍的“牛”,藏在每一次看似平常的抢修中。去年寒冬,他们用棉被包裹管道保温,在零下10℃的野外连续作业18小时;台风过境时,队员们蹚着齐腰深的洪水,用身体支撑起临时供水管道。7人团队年均巡线700余公里,足迹遍布海阳城乡的每个角落,累计完成30余次重大抢修,故障响应速度较三年前提升60%。
“用水无小事”的信仰传承
在抢修队休息室,褪色的巡线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每个风险点。队员们通过多年巡线经验摸索出来的“识形辨漏”绝技,能通过地面阴水情况快速判断漏水点位置;他们的应急抢修包里永远装着三件“法宝”:防水手电筒、三通哈夫节堵漏器和降压阀钥匙。这些细节,构成了他们“牛”的底色——把群众用水安全刻进骨髓,把责任担当扛在肩头。
从春耕麦田到寒冬工地,从城市管网到偏远乡村,这支“牛”气冲天的抢修队,正用24小时待命的坚守,书写着水控人践行新水发精神的使命担当。正如队员们常说的:“咱干的活儿虽在地下,但群众的笑脸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