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双轮驱动 打造管网控漏“水控样板”
分类:
集团新闻
作者:
孟广明、解文龙、王美兰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27
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影响供水企业的效益,还可能带来供水二次污染的隐患。而如何做到长效漏损控制一直是困扰水务企业多年的难点。水发水控集团凭借多年的管网漏损控制经验,聚焦漏损治理、分区计量和智慧水务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套“技术+管理”的漏损长效管控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双轮驱动,破解控漏难题,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科技赋能精准治漏
面对全国性老旧管网暗漏顽疾,水发水控集团权属武汉水务公司打响“查漏止损见真章,提质增效开新局”攻坚战,通过组建专业测漏军团,采用高精度听漏仪、声波定位系统,开展“夜间扫‘漏’行动”,累计锁定100余处隐蔽漏点,暗漏定位精度达98%。
嬴城水务公司创新“昼伏夜出”工作法,在凌晨静谧时段运用便携式流量计与声学探测技术结合的方式,精准探测漏点位置,仅投入常规测漏成本30%,即实现漏点定位效率提升2倍。
机制重构激活效能
武汉水务打造的“智能+人工”双轨巡检体系成效显著:通过构建GIS智慧平台实现管网状态实时监测,配合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抢修时效提升40%,停水影响范围缩小75%。
嬴城水务则推行跨部门融合管理,财务与运管团队数据互通,通过压力传感器网络实施分区分时分压供水,使维修成本直降58%,同时破解了化工园区复杂地形供水难题。
数据见证转型成果
2025年首季数据显示,武汉水务通过全流程管控实现“三升三降”:2025年第一季度抄收量同比增加13.7万吨,抢修响应速度提升至30分钟内,用户满意度突破92分;产销差显著缩小62.2万吨,维修频次降低42%,累计节约成本约80万元。嬴城水务通过“管漏、人漏双管控”策略,抓好水量检测,强化水量管控,年可节约成本20余万元,水费回收率达到100%,在水发集团主业细分树标对标质效提升评价排名中,长期位居“供水(净水)”领域前列。
长效机制护航发展
“降损不是运动战,而是持久战。”两家企业共同探索出“三抓三严”长效机制:抓技术升级严控物理漏损,抓智能监控严防管理漏洞,抓制度创新严打人为损耗。武汉水务建立漏损数据数据库,实现从发现到修复的全流程数字化追踪;嬴城水务将财务、运管部门合并管理,将数据与生产管理动态结合,形成打造“一岗多能、一人多技”的新模式。
通过一系列的管网控漏措施,武汉水务实现产销差率从64%跃升至76%,嬴城水务更将漏损率从历史高位压降至突破性的7%,两家公司以创新实践实现“成本掌控”,为行业树立降本增效新标杆。
从江城武汉到齐鲁嬴城,水发水控集团两家水务公司用创新实践印证了管网漏损治理需技术与管理并重。未来,随着智慧水务建设的深入推进,水发水控集团将进一步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漏损管控体系,推动行业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保障。